对于感觉规律,第一个要明确的就是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则是数值,通常,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比如我们常说某人能吃辣,吃辣是他的能力,而如何表现他能吃辣呢?100克小米椒他才刚刚能感受到辣,这时候的100克就是感觉阈限。
需要明确的第二个知识点就是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受性: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比如,50分贝的声音小明刚刚能够听到,50就是绝对感觉阈限,这个能力就是绝对感受性;当声音提高到 60分贝时。小明感觉到此刻的声音与50分贝的声音大小不一样,这种能力就叫差别感受性,10是差别感觉阈限。
第三个需要掌握的就是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比如老年人听力比年轻人听力差,但是对声音的强度要求高。年轻人听力好,对声音的强度要求低。
第四个考点就是感受性变化的规律,也叫感觉现象。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感觉的补偿和相互作用。性变化的规律。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一般情况下,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比如在KTV待久了之后,本来很吵闹的声音不吵了。这就表现为听觉感受性降低,感觉阈限上升。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①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②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比如黑人牙白就是典型的同时对比,先吃药后吃糖就是典型的继时对比。
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之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比如常见的男神握手后会觉得手上残留男神的温度。
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①感觉的补偿作用:当某些感觉失却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通常发生在残疾人士身上。②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比如看到红色就觉得温暖。红色是视觉,而温暖是肤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