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问题都包括给定条件、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存在的障碍这三个基本成分,问题解决即是要跨越障碍,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那么,其必然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教师招聘常考的知识点,一直都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如单选题“鲁班被茅草割手,发明了锯子,属于什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多选题“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此知识点更需要理解,只要理解相关的典例就一定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下面,就对此知识点作出细致的解读: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问题呈现的方式,如果问题呈现的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经验越相近,就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反之,哪怕是一类问题,更换呈现方式则不利于问题解决。
例如:同样给出圆的半径,把圆形放在正方形里算圆的面积和把正方形放圆里算圆的面积,大家会觉得第一种算法好算,因为其符合我们一般计算圆的方式。
2.定势
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我们常见的就是思维的定势,即一遇到某个事情或现象时,我们总是会用原来的已有经验去认识它。
例如:一个母亲说她的孩子正在学古筝,一般人都会认为她的孩子是一个女孩。
注意:坏的定势会固定思维,阻碍问题的解决;但好的定势会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加快问题解决。因此,定势是有好有坏的。
3.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即只能看到某个物品的常用功能,看不到其他的功能。
例如:看到杯子,只能想到可以用来喝水,没有想到可以用来装东西、做工艺品等。
注意:功能固着是物品在其用途上的定势,它和定势的不同是,功能固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4.已有的知识经验
原有的知识经验越多,越有利于依赖经验或实践知识实现问题解决。
例如:一个人做过的题目类型越多,遇到新的数学题越好解答。
5.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
例如:看见鸟,发明了飞机。鸟叫做原型,这一过程叫作原型启发。
6.情绪与动机
情绪和动机都对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情绪能使人有积极地心态,从而利于问题的解决;而适中的动机也能使问题解决具有最好的效果。
例如:学生考试时心情不好,平常简单的题也做不出来了。
当然,问题解决还受个人的智力、性格、价值观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备考过程中,主要因素能够有效把握,多选题时其他因素也应该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