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
【参考答案】
人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做出各种选择。如果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就有可能会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事情,并为此而付出一定的代价。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一个人只有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善举,什么是恶行,并明确他们各自会产生的结果,才能在生活中自觉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二、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答案】
①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即道德和法律标准。用道德和法律去衡量,看其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标准,从而做出正确地判断和选择。
②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要不断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要勤于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③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还要不断增强自控能力。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行为,坚决摒弃。明辨是非善恶对我们的影响。
三、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参考答案】
爱国守法:国家是一个政治实体,是人民群众最高利益的象征和代表。爱国是每个公民的天职和第一义务,责无旁贷。守法,法是国家纪律的集中表现,人人必须遵守,奉公守法。
明礼诚信:礼是人们文明表现的一种行为规范。明者,懂也,明白也,实践也。诚信,诚者,实也,真也;信者,实也。诚信是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方面,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的道德准则,不诚不信,将无法群处。
团结友善:团结友善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准绳。因为人是社会的人,彼此必然发生各种关系,而处理彼此关系必须从好心出发,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勤与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及优良传统,勤与俭相辅相成,终成大业。
敬业奉献: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三百六十行,即“业”,“状元”就是敬业中的优秀者。个人的社会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个人要存在必须要奉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奉献是由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
四、说一说你的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具有明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正直的人。
【能力目标】
进一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知识目标】
知道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了解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选择的方法。
五、说一说你本节课的难点是什么,你为什么把它设置成难点?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设置的难点是:进一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原因: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存在着是非善恶标准不够明确,辨别是非能力差的问题,从现实生活来看很多中学生在盲目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在是非善恶面前作出一些错误的选择。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对他们走好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