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我的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万有引力定律》,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于本节课的理解及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过渡句:首先来分析一下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第3节。从内容性质和地位来看,本节内容是上一节《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进一步外推,是下一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的基础;是猜想、假设与验证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所以本节内容处于本章的核心地位。
二、说学情
(过渡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内容,因此接下来再分析一下我所面对的学生)
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知识。且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在上一节《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知道了天体间的引力公式,这为本节课进一步拓展这一理论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万有引力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对于万有引力定律却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便学生能够找到问题的关键,紧跟课堂进度。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经过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思路和过程;知道什么是万有引力定律;知道万有引力常量以及它的测量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逐步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提高演绎思维能力与归纳概括能力,学习物理规律“提出猜想--理论推导--实验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物理学的科学魅力,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
月--地检验,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
【难点】
月--地检验的思路。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
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等,以这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力图能够达既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又能掌握“提出猜想--理论推导--实验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是我本节课的核心部分,我将着重阐述我的设计思路。)
环节一:导入
(过渡句:首先是导入环节)
因为本节课其实是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最合适的导入方式就是复习导入,既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自然过渡。所以在开课前我会带领学生回顾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公式。学生回答后进一步追问: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能使行星不能飞离太阳,那是什么力使地面的物体不能离开地球,总要落回地面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入本节课题——万有引力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
(过渡句:导入新课之后就顺势进入到了新课讲授环节)
本课主要是通过对万有引力的猜想,进一步通过月--地检验,加上思维拓展,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在详细介绍万有引力定律,最后通过引力常量的测定检验万有引力定律。
(一)万有引力的猜想
所以在新课讲授时首先我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了解本节课的探究方向。我采取的方式是先讲述牛顿对苹果思考的故事,根据这个故事引出猜想:拉住月球使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是否是同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