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0-05-22

  一、知识解析

  注意发展的特点包括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注意发展特点。在全国D类教师招聘考试过程中,相比于中学生注意发展特点,小学生注意发展特点极其喜欢考察,并且常常以辨析题或是案例分析的一小问出现,所以这部分知识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理解记忆并且进行题目巩固。下面就针对该部分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一)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1)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在发展。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总体上来看,小学生注意容易分散,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这主要是与小学生大脑额叶皮层的发育状况有关。

  (2)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就引起注意的动因来说,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那些相对抽象的概念、定理不大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经常会把注意分散到一些不相干的细节上。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比如,当他们在课堂上听到有趣的课文时,立刻就会露出高兴的表情,而听到紧张的情节时,脸上就会表现出紧张、害怕的样子。

  (4)注意的品质仍在发展。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逐步发展;注意的广度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在逐步发展。

  (二)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1)尽量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

  教室内部的布置和周围的环境,师生的衣着和行为,教师讲课的声音、板书以及直观教具的出现等,都可以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分散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注意;反之,就会增强学生对内容的注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组织学生的注意。

  (2)充分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课上轻松地集中注意听讲。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1)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在讲授新课时,明确新课的目的、任务和意义,或者在新单元开始时明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在教材比较难懂的地方预先说明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利用了间接兴趣引起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注意。

  (2)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

  ①给予信号,适时提醒

  ②提出问题,强制注意

  ③提出批评,给以警示

  (3)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如果人们过分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反之,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学习,又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无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一堂课上,教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4.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1)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的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要培养学生稳定而且广阔的兴趣。

  (3)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

  (4)要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二、考题在线

  【辨析题】

  有人认为: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无法靠意志维持注意,所以在教学中只需运用无意注意即可。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是正确的。但小学生并非无法靠意志维持注意,而且在教学中不能只运用无意注意。

  小学生以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但是,总体上来看,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和成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充分发展,意志力薄弱,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去注意力,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应部位,引起注意的分散,但并不意味着小学生无法依靠意志维持注意。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正确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尽量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采用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充分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课上轻松地集中注意听讲,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因此,题干中的表述错误。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