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似动知觉四种状态

发布时间:2020-06-08

  首先让我们一起先看一道题目:

  【例】在夜空中,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误以为浮云后面的月亮在动。这种现象称为( )

  A.运动后效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动景运动

  估计很多同学都会被这四个选项搞的头昏脑胀,今天我们就来辨析一下似动知觉的几种情况。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换句话说就是:“我以为他动了,其实他没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动画片,每一张图都是静止的,但是连续相继呈现时候就变成了动画,这就是动景运动最常见的表现例子。

  

 

  2.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

  我们最常见的现象是月亮在云朵中穿行。月亮本身在短时间内是静止的,云彩是飘动的,但是因为夜空中没有相对参照物,我们就可能会产生云是静止的、月亮是运动的感受。一般来说,这种现象一般表现为视野中相对细小的对象看上去在动,而大的背景则处于静止的状态。

  3.自主运动: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仰视天空时,有时会发现一个细小而发亮的东西在天空游动。我们会误认为它是一架飞机,其实这是由星星引起的自主运动。在暗室内,如果你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你也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

  造成自主运动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一种观点认为,自主运动是由于人的眼睛总是不随意地运动着,即使在注视时仍有微弱的颤动,这些眼动信息的输入使人觉得亮点在运动。另一种观点认为,自主运动出现的刺激条件是光点缺乏任何视觉的框架和参照,是在刺激孤立的情境中产生。因为一旦视野里有某个参照物,自主运动随即消失。

  4.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例如,如果你注视瀑布的某一处,然后看周围静止的田野,会觉得田野上的一切在向上飞升。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都是运动后效。

  明白了这似动知觉的几种形式,我们再去看例题就非常容易了。“月亮在云朵中穿行”是一种典型的诱发运动。因此,例题应选B。

  接下来让我们巩固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

  【练习1】先给被试呈现线段a,待其消失60毫秒后,再呈现线段b,人们会看到线段a向线段b移动。这种现象称为( )。

  

 

  A.诱发运动 B.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似动现象的理解和掌握。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是动景运动。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我们把眼睛静止不动地盯着屏幕上的一个固定光点,不一会儿会发现光点飘忽移动起来,这种固定光点的似动现象叫自主运动现象,也叫游动效应。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运动后效。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本题中涉及的现象是动景运动。因此本题选B。

  【练习2】小朋友们喜欢看着棚顶转圈圈,当孩子们突然停下来的时候会发现天棚在往反方向旋转,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A.诱发运动 B.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于运动后效的理解。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当我们在转圈的时候,天棚就是在往反方向旋转,当突然停止转动之后天棚处于静止状态,但视觉上仍旧觉得天棚在运动,而且旋转的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反。这符合运动后效的定义描述,因此本题选择D。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