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7-10

  一、说教材

  《溶质的质量分数》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三的内容。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后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本节知识具有较好的规律性、系统性。学生通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行推出计算式,再运用反例、练习、概括解题方法等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综合计算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也会判断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但不了解从量的角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教师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便水到渠成。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初步掌握配置溶液的基本步骤。

  【过程与方法】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增强学生对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法等,促进学生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生活经验:一杯水中放1勺糖和2勺糖的甜度是不同的。引入到化学中我们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度的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溶质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探究一:硫酸铜溶解于水中。

  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0g、1.5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教师做出总结: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的浓度:颜色越深,溶液越浓。但对于无色溶液来说,显然就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了,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种溶液的组成呢?

  

 

  学生讨论

  ①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浓度。

  ②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计算题的类型:

  类型一: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通过投影展示习题进行练习:

  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讨论: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

  小结归纳计算关系: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板演例题解析过程,其他学生提出异议。教师最后强调做题格式。纠错环节能够更加充分的强化知识。点明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已知“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引入另外一个类型。

  类型二: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让学生通过富含生活情境的习题,引导找出“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规律。

  环节三:巩固提高

  通过习题巩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溶质质量分数公式。

  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通过实验探究感知理论知识,开拓思维充分将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之中。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