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答题:2018年3月18日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地市)
一、单项选择题(公基)
1.(单选题)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 )。
2.(单选题)《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提出,把( )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的首要任务。
3.(单选题)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 )。
二、多项选择题(公基)
1.(多选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 )。
2.(多选题)东汉末年,王朝分崩离析,群雄逐鹿,“一时多少豪杰”,然而统一天下的既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的曹操,也不是有卧龙、凤雏、五虎上将辅助,笼络人心,占据人和的刘备,更不是据有长江之险,占据地利的孙权,而是司马氏。这说明了( )。
3.(多选题)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入推进( )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沂蒙精神和新时期山东精神。
三、判断题(教综)
1.(判断题)春秋时期的稷下学宫是一所官办学府,倡导学术自由。( )
2.(判断题)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自我管理、降低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的学校被称为绿色学校。( )
3.(判断题)行动研究起源于美国,以解决工作情景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有利于教师实现自我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
四、单项选择题(教综)
1.(单选题)在小学低年级的某次数学测验中,由于数学试卷中试题的文字表述过于复杂,学生不能完全理解题干的要求,也不能正确地解答题目,以致于该试卷无法正确测量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据此可以判断这次数学测验是( )。
2.(单选题)下列明确规定基础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文件是( )。
3.(单选题)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教师的楷模。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人内在素养和外在表现的统一,以德才兼备、温文尔雅的“君子”作为其教育目标。下列选项中,展现德才并重教学思想的是( )。
五、多项选择题(教综)
1.(多选题)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其它教育形式相比,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
2.(多选题)杜威针对传统的课程与教材不注重人们参与实践的倾向、脱离儿童经验生活、对知识条块化分割的弊端,从儿童发展的需要出发,认为课程与教材( )。
3.(多选题)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作为社会制度构成部分、教育制度的特点主要包括( )。
六、案例分析题(教综)
1.(不定项选择题)张老师和赵老师是立身小学四年级二班的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星期二上午第一节课是英语课,内容是分析试卷。讲课前,张老师强调:“现在分数还没登记(老师的策略,使扣分成为可能,对学生具有压力),不许有声!谁出声音就在原来的分数上扣10分,张老师在讲解填空题的过程中,突然问正在东张西望的吴小生:“吴小生,你多少分?“答:“69分”张老师问:“谁有红笔?我用一下!”同学们踊跃贡献。张老师拿过一支红笔走到吴小生身边,把吴小生的分数改成 59,并说“你不及格了!”。
第二节是数学课。在上课的过程中,赵老师坐在前边批改作业。让学生独自做练习题,但学生总是乱哄哄的安静不下来。赵老师不停的讲“静一下,静一下”学生的声音依然如故,对老师的劝告不予理睬,赵老师又批改了一会作业,抬起头说:“我现在数到10个数,看谁还出声音。”赵老师数到“2”时,教室里基本没有声音了,数到“10” 时,教室里早已安静了。
上述案例中,面对调皮的学生张老师和赵老师采取的相似做法是( )。
2.(不定项选择题)张老师和赵老师是立身小学四年级二班的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星期二上午第一节课是英语课,内容是分析试卷。讲课前,张老师强调:“现在分数还没登记(老师的策略,使扣分成为可能,对学生具有压力),不许有声!谁出声音就在原来的分数上扣10分,张老师在讲解填空题的过程中,突然问正在东张西望的吴小生:“吴小生,你多少分?“答:“69分”张老师问:“谁有红笔?我用一下!”同学们踊跃贡献。张老师拿过一支红笔走到吴小生身边,把吴小生的分数改成 59,并说“你不及格了!”。
第二节是数学课。在上课的过程中,赵老师坐在前边批改作业。让学生独自做练习题,但学生总是乱哄哄的安静不下来。赵老师不停的讲“静一下,静一下”学生的声音依然如故,对老师的劝告不予理睬,赵老师又批改了一会作业,抬起头说:“我现在数到10个数,看谁还出声音。”赵老师数到“2”时,教室里基本没有声音了,数到“10” 时,教室里早已安静了。
你是否赞同两位老师的做法,原因是( )。
3.(不定项选择题)张老师和赵老师是立身小学四年级二班的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星期二上午第一节课是英语课,内容是分析试卷。讲课前,张老师强调:“现在分数还没登记(老师的策略,使扣分成为可能,对学生具有压力),不许有声!谁出声音就在原来的分数上扣10分,张老师在讲解填空题的过程中,突然问正在东张西望的吴小生:“吴小生,你多少分?“答:“69分”张老师问:“谁有红笔?我用一下!”同学们踊跃贡献。张老师拿过一支红笔走到吴小生身边,把吴小生的分数改成 59,并说“你不及格了!”。
第二节是数学课。在上课的过程中,赵老师坐在前边批改作业。让学生独自做练习题,但学生总是乱哄哄的安静不下来。赵老师不停的讲“静一下,静一下”学生的声音依然如故,对老师的劝告不予理睬,赵老师又批改了一会作业,抬起头说:“我现在数到10个数,看谁还出声音。”赵老师数到“2”时,教室里基本没有声音了,数到“10” 时,教室里早已安静了。
假如你是四年级二班主任,学生吴小生向你抱怨张老师的做法,你会对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