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10-20

  一、说教材

  本次说课的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在必修1、2、3的教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承接了必修1第二、三、四章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大气、水、地貌,并在此基础上,讲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地理环境作综合分析,从整体来认识地理环境,所以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阶段总结。同时,本节又是学习必修2,3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了解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才能在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人地关系。可以说:本节教材是高中地理关于人地关系教学的转接点。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对新事物仍保持着一种好奇感,对自然奥秘仍有一种想要去探索的欲望,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的分析能力。本节被放在《地理1》的最后一章,前面几章已经详细介绍了地球的概念,由大及小,到地球的大气、水、岩石、土壤等,学生已经能够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概念,也基本掌握这些要素的相关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本节涉及到的生物循环、光合作用等,需要结合生物科学一课,这在初中生物上已经有所学习。另外,学生们比较缺乏案例分析所要求具备的发散性思维,可能难以从一个方面联想到其它方面,不利于教学的进行。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植物为例,说明一种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改变了其他要素的性质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理解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强调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统一的演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

  学生看书自学、讨论,教师利用语言、课件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启发式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案例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如果将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会无从着手,但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获得新知。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复习水循环的意义、大气环流的意义、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选取较浅的知识点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整体性的教学做好铺垫。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概念内涵。

  (1)利用93页的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物质交换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2)阅读92页“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文章,并通过填空提问的练习方式,让学生明白地球上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3)通过92页案例1的分析,利用学生在生物课学到的有关生物循环的知识,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明白生物循环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4)归纳小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阅读课本94页的文章,完成下面的探究问题。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有效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探究问题:A请描述藏羚羊的生存自然要素有什么,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请分析羚羊的减少原因。

  B羚羊的数量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基本恒定的现象,说明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什么功能?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利用课本95页的案例2: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探究问题:A用图表的形式,总结归纳案例中表达的演化过程中,地貌、水文、地面组成物质等均发生了什么变化?

  B这些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C水土流失的例子是怎样说明统一演化规律的?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通过书本96页案例3,阅读图文“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并利用一副地理事物联系图,将森林变化而出现的环境的整体相应发生变化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利用图表准确分析地理事物如何相互联系的思维能力。

  环节三:知识迁移,拓展能力。

  (1)利用西北内陆环境整体性表现比较突出的案例,利用地理事物联系图,使学生重新复习巩固新课内容—整体性的概念,并更加明确“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性表现的内涵。

  (2)阅读资料“以色列的沙漠奇迹”,回答下列问题:

  A、以色列人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

  B、这个案例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呼应了前面教材分析中提到的本节教材是高中地理关于人地关系教学的转接点,因为只有了解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才能在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人地关系。所以我设计了这两道题目。为即将开始学习必修2做好伏笔。

  七、说板书设计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