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自我防御机制分类

发布时间:2020-11-17

  一、逃避性防御机制:

  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1.压抑(压制/潜抑)

  压抑是各种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本我的欲望冲动常常与超我的道德原则相对立并发生冲突,又常常不被现实情境所接受,于是个体(自我)把意识中对立的或不被接受的冲动、欲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经历,不知不觉地压制、潜抑到潜意识中去,以至于个体对压抑的内容不能察觉或回忆,以避免痛苦、焦虑,这是一种不自觉的选择性遗忘和主动抑制。例如:中国文化中的“忍”、“隐忍”是一种压制,形成忍的习惯可能会成为无意识的自动机制,忍无可忍时,就超出了自我的控制,不能忍而强忍,对心身有害;

  2.否定/否认/拒绝(承认或接受)

  无意识地拒绝承认或接受某些不愉快的现实/事实,或者说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例如: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中国成语有“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3.退行/退回/倒退/退化情感

  当个体遭遇到挫折无法应付时,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反应,这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放弃成熟态度和成人行为模式,让自己退回到儿童状态。例如:平常如有重大事情发生时,有时我们会大叫一声“妈呀!”其实是一种退行;夫妻吵架,妻子跑回娘家向母亲哭诉,也是退行行为;

  二、自骗性防御机制:

  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它含有反向作用,走向另一极端,邪派的会扮成极正派的,去瞒过自己和别人;合理化,总会为自己找出些理由来自辩;抵消,同合理化相似,但不单独用理论来自卫,而是加上具体的运用;隔离、理想化、分裂、歪曲等作用也是运用技巧的方法来欺骗自己或别人。以上种种,也是人们常运用的防御方法。

  1.反向形成/反向作用/反向

  反向机制如使用适当,可帮助人在生活上之适应;但如过度使用,不断压抑自己心中的欲望或动机,且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轻者不敢面对自己,而活得很辛苦、很孤独,过度使用将形成严重心理困扰。在很多精神病患者身上,常可见此种防卫机制被过度使用。例如:某人极需要某种东西或名誉地位,却表现为极力反对、推却或无所谓;当某人希望别人照顾自己却表现出明显地照顾别人;

  2.合理化/文饰

  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以求得心理平衡。个体用一种似乎合理的解释或理由来掩饰自己,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其目的是减少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个人的自尊。

  合理化有三种表现:三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平衡。

  酸葡萄: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用来丑化失败的动机;例如:一个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说只有四肢发达的人,才会喜欢体育;

  甜柠檬: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用来美化被满足的动机;例如:娶了姿色平平的妻子,说她有内在美;

  推诿:此种自卫机制是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其他理由,找人担待其过错;例如:学生考试失败,不愿承认是自己准备不足,而说试题太难或老师教得不好;

  3.仪式与抵消

  以象征性的行为、活动、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好像那些事根本没有发生,以减轻心理的不安,补救心理上的不舒服。有时,抵消作用不是用来弥补已经发生了的事实,而是用来抵消自己内心的罪恶感,或自己以为邪恶的念头。健康的人常使用此法以解除其罪恶感、内疚感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一位有了外遇的丈夫,买轿车、送钻戒给妻子来消除心中的罪恶感,并且以这个行动来证明他是个尽责的丈夫;

  三、攻击性防御机制:

  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的对错,这类防御机制包括转移、投射和向内的投射——内摄。

  1.转移/移置/移情

  将对某个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转移到另一较为安全的对象上,而后者完全成为前者的替代物。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或者案全者身上。例如:踢猫效应。

  2.投射

  将自己的某种冲动、欲望、自我内在客体的某些特征(如性格、情感、过错、挫折等)想象成在某人身上的客观事实(赋予他人或他物身上)。例如:以己度人、将心比心。

  3.内摄/摄入

  也称内向投射、内投射、内投,与外投射作用相反,摄入是指把客体或者客体的一部分包含为主体的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与这个外在客体的关系完全变成了与这个客体的内在表象的关系。例如: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这个机制;

  四、代偿性防御机制

  代偿性防卫机制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的满足,他便以幻想在想象世界中得到满足,有时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这类防卫机制分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

  1.幻想

  当人无力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或是无法忍受一些情绪的困扰时,将自己暂时离开现实,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困难,使自己存在于幻想世界,在幻想的世界中得以实现内心的平衡,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满足。例如,儿童时期的幻想偏向于玩具的获得与游戏的满足,而青春期少年则偏向英雄式的崇拜。一般而言,凡性情孤僻有退却倾向者,平常又少有自我表达机会,易以幻想解除其焦虑与痛苦。

  2.补偿

  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不能达成某种目标时,改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弥补/代偿这些缺陷,以减轻其自卑感、不安全感,建立自尊,称为补偿。

  例如:一个事业失败的人,整日沉溺于酒精中而无法自拔;

  另一种积极性的补偿,运用得当,会带给我们人生一些好的转变。所谓积极性的补偿是指以合宜的方法来弥补其缺陷。例如:身残志坚。

  五、建设性防御机制

  在防御机制中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属于建设性的,它可分为认同、升华和幽默三种类型,其中认同/仿同机制较为复杂,将略加细说。

  1.认同/仿同

  在精神分析中,认同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是指无意识地取他人之长归为己有,并作为自己行动的一部分加以表达。例如:中国成语“狐假虎威”“东施笑擎”都是认同的例子;某人以与某富豪见过一面为荣;

  2.升华

  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升华是一种本能的力量以一种非本能的方式予以释放的过程。例如:想杀人,以“外科医师”或“屠夫”工作为职业来满足自我本能的冲动;

  真题再现:

  1. 俗话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答案:B。

  解析: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以求得心理平衡。个体用一种似乎合理的解释或理由来掩饰自己,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其目的是减少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个人的自尊。合理化有三种表现:酸葡萄;甜柠檬;推诿。

  2. 中学生将爱情的动机转向以求知、体育活动、音乐美术等形式抒发感情,使原有的动机冲突得以宣泄,这是:()

  A.理智的压抑 B.幽默 C.合理宣泄 D.升华

  答案:D。

  解析: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升华是一种本能的力量以一种非本能的方式予以释放的过程。例如:想杀人,以“外科医师”或“屠夫”工作为职业来满足自我本能的冲动;

  3. 某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却总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干部,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这是采用了()

  A.补偿 B.退行 C.转移 D.升华

  答案:A。

  解析: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不能达成某种目标时,改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弥补/代偿这些缺陷,以减轻其自卑感、不安全感,建立自尊,称为补偿。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