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学习的分类

发布时间:2021-01-29

  (一)按照学习主体分类

  从学习主体来说,可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二)按照学习结果分类

  从学习结果说,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1.言语信息: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比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此言语信息的学习是在掌握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

  2.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而辨别技能是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智慧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比如,怎样把分数转换为小数。

  3.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比如说如何记忆的方法、如何思维的技巧。

  4.态度:指对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等。

  5.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它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如说骑车、打篮球等。

  (三)按照学习意识水平分类

  从学习意识水平来说,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1.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2.外显学习:类似于有意识的解决问题,是有意识的、作出努力的和清晰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要按照规则作出反应的学习,包括一个试图形成任务的心理表象,搜寻同功能系统的知识的记忆,以及试图建立和检验任务操作的心理模型。

  (四)按照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

  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

  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比如说对课文的死记硬背、利用口诀去记忆书本知识。

  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比如说我们先学习了三角形再学习直角三角形。前后知识建立的联系就是实质性的。

  (五)按照学习内容分类

  从学习内容来说,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以及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六)按照学习水平分类

  从学习水平来说,加涅提出了八类学习:

  1.信号学习: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经典性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学习。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其先决条件主要取决于有机体先天的神经组织。也就是说先有刺激再有行为的一种学习,比如巴普洛夫的狗一摇铃就流唾液的这种条件反射的建立。

  2.刺激—反应学习:主要指操作性条件作用或工具性条件作用。其中强化在该类学习中起非常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先有反应在有刺激的学习。比如说我今天开车闯了红灯,交警罚了我的款,我知道不能闯红灯了。就是属于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个体首先要习得每个刺激—反应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同时还应接受必要的及时强化。也就是多次先反应再刺激的联结过程。

  4.言语联想学习:其实质是连锁学习,只不过它是语言单位的连接,如将单词组合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5.辨别学习: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作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辨别,如对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分别作出不同的反应,也包括复杂的多重辨别,如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作出正确的反应。

  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基于事物的某些特征而作出的,如圆的概念和质量的概念的学习。

  7.规则的学习:亦称原理学习,指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定律、定理的学习是规则学习。比如说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8.解决问题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指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