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发布时间:2020-01-19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原来是双基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改变原来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布鲁姆提出来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在这里,必须了解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含义,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来的,体现在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以及增设综合实践活动三个方面。选择性体现在新课程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在义务教育阶段,将10%-20%的课时量给予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体现在国家课程的变通性上,而且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最终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生活化,时代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自己学习)、探究(主动融入课堂)学习、合作(团队,师生)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形成性,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都是一种动态的成长评价)现在也在逐渐改革考试。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在这里,我们可以先复习一下之前学习过得三级课程管理,按照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国家课程(国家进行统一的制定的)

  2.地方课程(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但我们仍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基础,如发生冲突,以国家课程为准)

  3.校本课程(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长是编写的责任主体,教师是编写主体)

  国家对课程的管理包括:(1)制定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2)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3)制定国家课程的标准;(4)宏观指导课程实施。

  地方对课程管理包括:(1)贯彻国家课程政策;(2)制订课程实施计划;(3)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4)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