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绿色植物与生态圈的水环境》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1-02-04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1课时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要达到这一要求,学生要以已学的植物生长过程与植物的组成结构知识为基础,了解蒸腾作用现象及主要发生部位,自主思考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章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加深了对营养物质运输和植物组织结构知识的理解,体现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为之后绿色植物的碳循环和碳——氧平衡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过渡: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内容,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地了解,这样才可以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性地教学。)

  二、说学情

  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植物的组成器官,了解了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等知识,知道了根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细胞生命活动离不开水,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而且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逻辑思维能力仍较弱,需要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并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循序渐进地学习本节内容。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过程;

  2.描述植物的蒸腾作用及主要发生器官;

  3.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2.意识到绿色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保护植物与生态环境的认识。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与知识点难易程度,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说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过程;理解蒸腾作用的现象和主要部位。

  【难点】

  解释水分进出叶片的机制;分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采用示范试验与多媒体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探究重难点内容,最后做系统性地归纳与总结。因此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具体阐述我的说课重点——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漫画,之后设疑: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为什么不会被高温灼伤?进而引出这些都是由于蒸腾作用,我们首先要了解水分在植物体中的吸收和运输。

  (二)新课讲授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本环节分为2部分。

  第一部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运输【板书】

  1.首先我会播放一个演示实验视频(将带叶的茎放于滴有红墨水的水中,光照一段时间后观察,之后将茎横切与纵切观察),在学生观察了实验现象之后提出思考性问题:为什么茎表面没有变红,而叶片变红了?将茎纵切,为什么红色部分看上去像一条长长的管子?我会结合多媒体放映烟草植株叶片中的导管,并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109、P110内容,提问同学进行回答,教师给予鼓励性地评价,并引出对导管这个结构的探究。

  2.我会再出示几张多角度的植物导管图片,提问:那么导管细胞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细胞有什么不一样呢?组织2人为一组讨论5分钟,看哪一组找到的不同点更多,之后随机提问小组代表,给予鼓励评价,并总结学生的回答,得出导管细胞是管状的,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上下导管细胞间细胞壁消失,形成中空的导管。最后总结并强调:植物中的水分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以上环节我沿着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补充资料—小组讨论—解释现象—归纳总结这样的思路进行,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到水分的运输方式,加深记忆提高兴趣,之后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最后我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系统清晰地了解此知识点。

  第二部分:植物的蒸腾作用。这一部分是本章重点。【板书】

  1.通过演示实验视频,认识蒸腾作用:教师播放演示实验视频(取两株大小相同的小型阔叶植物,其中一株去掉所有的叶子,在植物外面紧罩一个塑料袋,放入液面上加入适量食物油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1)你从实验现象中发现了什么?(2)塑料袋上的水珠是怎么来的?(3)为什么要加入食物油?(4)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与原因。

  教师随机提问,并归纳总结,我们刚才看到的现象就是蒸腾作用,引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并指出植物的绝大多数水分就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上述实验还可以得出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此时提出问题:那叶片有哪些特殊的结构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接下来学习的叶片的结构。

  2.合作探究,认识叶片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多媒体展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和气孔的电镜扫描图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10分钟,带着如下几个问题共同探究:

  (1)叶片由哪几部分组成?

  (2)思考叶片上哪些结构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

  (3)这个结构有什么特点?它又是调节植物蒸腾作用的呢?

  (4)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有哪些呢?

  小组讨论期间,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提问小组代表,并做出点评总结:叶片由叶肉、叶脉和表皮组成,表皮上的气孔可以调节蒸腾作用。教师设疑:那气孔什么时候张开,什么时候闭合呢?引导学生思考气孔根据昼夜进行张开与关闭。

  通过以上小组讨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提升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提高

  指导学生画出叶片的结构,气孔结构的示意图。并组织学生扮演植物中的“水”,并向其他人介绍“自己”从土壤中被植物吸收到散失到大气的过程,同时游戏结束后,邀请未参加游戏者对参加者做评价、谈感受。

  (四)小结作业

  开放性小结作业: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植物吸收水分以及水分从植物体内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同学们下课后自己预习生物圈的水循环过程,下节课一起讨论。

  七、板书设计

  

《绿色植物与生态圈的水环境》说课稿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条理的原则进行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

  以上就是《绿色植物与生态圈的水环境》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