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群体影响易混淆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1-05-08

  群体是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其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群人的集合体,它是人们在具体生活和交际条件下结成的共同体。

  我们无时无刻都生活在群体中,有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正式群体也有不是明文规定的非正式群体。在这些群体中,其成员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备考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需要掌握各种群体影响的分类,能够从各个材料的描述中判断是属于哪种群体影响,一般以案例型的单选题考查。但是在这个部分,考生容易混淆“社会助长、社会惰化和社会抑制”,“服从、从众和去个性化”这两组概念,

  易混淆一:社会助长VS社会惰化VS社会抑制

  社会助长:也称为社会促进,是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活动效率的提高。如:领导来了干活的效率会更高;比赛现场观看球赛,运动员比较容易受到影响和感染,发挥得会更加好,也更加带劲了;这些都是别人在场可以促进活动的效率提高,属于社会助长。

  社会抑制:也称为社会干扰,是指他人在场,造成了活动效率或行为效率的下降。如:在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在场来回转会影响了学生的答题思路;上作文课时你看到同学们都动笔写出来了,自己就会很抓狂没有思路不知道该怎么写。这些都是别人在场活动效率降低的表选,属于社会抑制。

  社会惰化: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会降低个人活动积极性的现象。主要是指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合作,但是个人成绩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如:一些平时很勤劳的学生在大扫除时却变得懒懒散散,不爱干活;在拔河比赛的时候,有同学会偷懒,不使出全身力气;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惰化的程度和人数的多少有着重要的关系。

  社会抑制和社会惰化的区别: 社会抑制是他人不参与,大家凑在一起各干各的,造成的活动效率的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人最后完成自己的工作;而社会惰化是一群人同时做一件事,使个人的积极性出现变化的现象,能够明确地分清楚一个人的责任。

  【例题】学生在解复杂应用题和写作文时,在群体情境中,往往不如单独完成的效果好,这体现了群体影响的()。

  A.社会抑制 B.社会惰化 C.社会助长 D.社会促进

  【答案】A。解析:学生解答应用题和写作文时都是各干各的,不是共同的目标,最终还降低了工作的效率,是属于社会抑制的特点,故选A。

  易混淆二:服从VS从众VS去个性化

  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如:中国式过马路、到餐馆吃饭看人多的、暴乱中跟随大家一起搞破坏。这些是在行为上存在一定的自愿性,尽管心理上没有那么自愿。

  服从:是一种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如:在国外旅游遵守相应的法律规定、交警依据交规对闯红灯的人开罚单。这些是被动的、不自愿的行为。

  去个性化:群众中的个人,有时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而觉得责任该由大家负,从而使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或消失,一旦个体的控制系统减弱,暴力与反道德行为就可能出现。如:一个班级好多学生开始集体起哄,平时比较文雅的同学也跟着一起做出很多不文明举动;群众游行时,很多平时温文尔雅的人也开始暴躁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从众与服从的区别在于:从众是自己被动的自愿去做某件事情,即自己被动的自愿。服从是被动的不自愿的放弃自己的意愿,即被动不自愿。比如:在过马路的时候,大家都过去了,尽管你知道闯红灯不对,你也跟着过去了,这是从众。在你想要过马路的时候,因为是红灯,警察叔叔阻挡了你过马路,而让你站在原地。这是你被动的放弃了自己想过马路的意志,因此是服从。

  【例题】青少年喜欢追求时尚,赶时髦,这在心理学上叫做()。

  A.晕轮效应 B.服从 C.从众 D.模仿

  【答案】C。解析:追求时尚、赶时髦是受外界行为的影响被动地自愿去做的事情,最终符合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故选C。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