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常说,温故知新,熟能生巧。学习中老师也经常要求学生要有一定数量的重复练习。学生要获得知识,不能没有复习,但是复习却要讲求方式和方法,要适度。
请问怎样组织复习才能减少遗忘,提高记忆效果?
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绘制了“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根据遗忘曲线,可采用以下方法组织复习。
(1)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各种方法以促进记忆保持的方法,如联想法、关键词法、位置记忆法、视觉想象法等。
(2)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为了提高记忆效率,应及时对新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以放慢遗忘速度。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才复习,就基本上需要重新学习了。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合理分配复习的时间和内容,需要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是相对于集中复习而言的。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次性重复;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一般来说,分散复习的效果要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4)反复阅读结合尝试回忆。反复阅读结合尝试回忆是一种有效的保持记忆的方法,其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因而在重复学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而通过回忆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有助于学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薄弱点的学习。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单调的复习方法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会降低复习效果。因此,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利用多种感官有利于加深印象,让复习变得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