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重庆
山东
山西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江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安徽
吉林
辽宁
海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内蒙古
试题要求
根据艾森伯格的理论,当学生帮助他人的原因是“我帮助他是因为他需要帮助”的时候,表明该学生的社会行为已达到移情取向水平。( )
发布时间:
2022-11-10
试题来源
2019年12月7日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试题答案
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判断分为五阶段:(1)享乐主义的、自我关注的推理。助人或不助人的理由包括个人的直接利益、将来的互惠,或者由于自己需要或喜欢某人才关心他;(2)需要 [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
相似试题
学生小红知道自己不该偷看同学的手机聊天记录,但总是忍不住想要知道同学跟其他人的聊天内容,因此经常乘同学不备查看同学手机,这说明她最缺乏( )。
小刚坚持“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生活准则,他的道德发展处于习俗水平。( )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听了海因兹借药的故事后,最可能出现的选择有( )。
某儿童把规则看作是固定的、 不可改变的。并且只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对错。按照皮亚杰的现点,该儿童所处的品德发展阶段是( )。
培养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的最佳方法是( )。
微信客服
在线题库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