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2)班班主任罗老师发现,最近班上的学生小雨总是垂头丧气的。经了解,小雨读初中时是一个成绩非常好的学生,每次考试基本上名列前茅。高一时曾考过年级前一百名,高二上学期她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可是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名次不进反退,她感到很迷茫,总觉得自己脑子是不是太笨了,不是块学习的料。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她现在一天到晚没有什么学习的劲头,精神也不太好,总是觉得自己怎么会这么没用,辜负了家长和老师对她的期望。据班上同学反映,小雨学习非常用功,很要强,有几次考得不好还在班里流眼泪,劝都劝不住。
请你对案例中的小雨的情况作简要分析,并谈谈假如你是罗老师,你会如何处理?(12分)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能力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材料中,小雨考不好归结为自己笨,不是学习的料,是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一个你如果总是把失败归因于能力的话,会形成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罗教师要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建议从两方面入手。
①努力归因。一般而言,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建议归因于努力这个因素。因为学生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习困难或成绩不佳时,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将来会取得成功的期望。
②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哪些,比如能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等因素。现实归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正确认识多种因素的作用。这种归因的好处在于,在学生做努力归因时联系了现实情况,在做现实归因时也强调了努力因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