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不积极,调皮数第一,经常上课说话,传纸条,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学习成绩也差强人意。班主任王老师跟小明多次谈话,效果都不理想,单王老师也发现,小明很热情,与班里同学相处融治,另外,他有一定的体育天赋,在各类体育比赛中名列前茅,为班级多次争得了荣耀。为更好帮助小明转变,王老师去小明家做了家访,这才发现,小明父母忙于工作,陪伴照顾孩子的时间很少,让小明感觉自己被忽视。有一天,王老师把小明叫到办公室促膝长谈,委派他做体育委员,并让他负责管理班级的纪律,小明虽然有些难以置信,但还是高兴地接受了。从那天开始,小明以身作则,班级的秩序有了很大的改观。另外,王老师也发现小明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强了,学习成绩也有起色。
问题:
(1)作为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4分)
(2)请结合所学学生观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中班主任王老师的做法。(6分)
(1)作为教师,应树立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班主任王老师的做法符合学生观的要求。
①小明学习不积极,上课扰乱课堂秩序的表现引起了王老师的注意,从而老师对小明家里进行了家访,体现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在其成长道路上进行不断的引导。
②小明同学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和同学相处融洽,并且有体育天赋,后来王老师还小明做了体育委员,负责班级的纪律,这说明了王老师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