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科学课李老师正在上课,发现课代表张超同学有些心不在焉,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哗作响,李老师忍不住了,想用高难度的科学问题来“警告”他,但没想到这些问题没有难住张超,甚至还有现在还没学到的内容。这时,李老师产生了一个想法,能否让张超利用科学课时间自己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

李老师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支持,从此,每逢科学课,张超就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科学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气候变化、雾霾污染等。李老师也经常给张超提出建议,指导他撰写小论文。一学期后,张超撰写的小论文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

李老师的这一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说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案例中的李老师遵循了量力性教学原则与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所谓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题干中的张超的能力明显高于普通同学,那么李老师抓住张超的特点,为其布置学习任务,恰当地把握了教学难度,有利于张超的发展。

所谓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题干中的李老师,抓住了张超的特点,发挥了张超的长处,使其在学业上得到了发展。

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自身处于组织者的地位,要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就像材料中李老师发现了张超同学的特长,引导他查阅资料,学习科学,最后发表小论文。

其次,不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材料中李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张超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自身的能力兴趣、认知特点等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张超的主体能动性;

最后,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解析:第一,判断李老师做法体现的原则,可能不止一个。第二,简要解释原则是什么。第三,结合案例简要说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