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的时候,我很紧张,不过一想到考完后就可以玩电脑游戏了,心里便好受多了。我认真地做卷子,不知不觉地就写完了。老师把卷子发下来分析试卷,我一看自己的考试成绩是72分,及格了,有进步了,还不错,心里很高兴。但在老师分析试卷的时候,我和同桌说了几句话,老师走过来让我不要太兴奋,说别看你成绩是72分,排名却是第48名,全班倒数第四。我的头立即低了下去,我考得再好也考不过人家,我总是失败,唉!
以上是一位学生考试结束后的自我感受,请结合新课程改革,运用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对案例中的教师行为进行评析。
案例中教师的做法不恰当,应引以为鉴。
首先,案例中教师运用相对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相对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这种评价重视区分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材料中,学生成绩是72分,在他自己看来,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教师却无情的告诉学生,他是全班倒数第四名,这给学生的自尊心以沉重的打击。
其次,案例中教师过分注重评价结果,而忽视评价过程。新课改强调,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材料中,学生在这次考试中付出了很多努力,而且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教师要看到的是学生的努力过程,对学生取得进步予以表扬和鼓励。但是,案例中教师只是单纯地看到学生考试所取得的最终结果,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
最后,案例中教师未能发挥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新课程改革在教育评价方面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材料中,教师只看到了学生倒数第四的名次,却没有看到学生为考试及格而付出的努力,未能发挥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