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成为一名班主任,就接手了初二年级的某班。接手初期发现这个班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非常不好带。
班里总有几名爱上学迟到的学生,他们迟到的理由各式各样,不听话,上课调皮,不写作业,适当惩罚后也并没有什么效果。同学之间还搞起了小团体,导致学生之间同伴关系不和谐。
家长们也总是抱怨,孩子成绩不理想,班里学习氛围不好,班风不正。
(1)从社会规范学习角度谈谈,班主任该如何管理这个班。
(2)社会规范学习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1)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
首先,依从性遵从教育策略需以“导行”与“践行”为核心。教师要依据依从性遵从的产生条件创设情境,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去履行规范。而学生要依据规范的要求,履行相应的规范。
其次,认同性遵从教育策略需以“晓理”与“明义”为核心。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履行规范的种种必要性,而学生要明了履行规范的各种必要性。
最后,信奉性遵从的教育策略需以激情与感悟为核心。教师要依据信奉发生的条件,激发学生对规范执行的感情。学生在履行规范中,通过感悟对合乎规范的行为产生相应深厚的情感。
参考文献: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07,第488、500、507页。
(2)对青少年的成长而言,社会规范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社会规范学习是个体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社会化所实现的能力发展和品德发展,实际上反映了个体的两种适应,前者更多是指自然适应,而后者则指的是社会适应。个体在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其社会适应是核心内容。
②社会规范学习是学校德育体系的核心。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社会规范遵从经验的累积过程,应遵循个体社会规范学习与内化的规律来实施德育品德的培养与教育就应从社会规范学习入手,以社会规范学习作为品德培养与教育的主要途径。
③社会规范学习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品德是个体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它反映了个体的社会适应程度。个体心理健康工作就应充分重视社会规范的学习与接受,将社会规范学习和接受的水平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07,第468-4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