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重庆
山东
山西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江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安徽
吉林
辽宁
海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内蒙古
试题要求
教师在教授“香蕉”一词时,拿实物让学生观察加以加深学生理解,该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感知规律的活动律。( )
发布时间:
2022-11-10
试题来源
2016年山西省阳泉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试题答案
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知规律。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其中活动律即指活动的对象较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并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 [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
相似试题
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 )。
教师善于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准确判断学生的情绪和愿望,这说明教师的观察力具有( )。
为了让学生区分“put”和“but”的不同,英语老师特别用不同颜色标出“p”和“b”,这是运用了( )规律。
学习者在感觉通道偏好上存在三种典型类型,即( )。
在实验室中让你戴上耳机,然后由小到大调节音量,你会从一开始听不见,到开始逐渐听得见,在你刚刚能够听见时的音量,在实验室中被称为( )。
微信客服
在线题库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