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之一。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做到面向全体,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的,开展好课堂教学。
1.尊重每一个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每一节课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条件不好和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因为学生的背景不同,起点也不相同,所以,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方式和深度会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并保护好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把学习机会更多地提供给他们,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2.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课程标准中规定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教师根据这些目标去选择课程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选择课程内容时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将其设计成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实际需要。
3.落实“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每个学生,要面向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既表现在智商、性格、身体素质和心理等先天素质方面,又表面在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习品质等后天素质方面。教师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达到把群体的发展目标同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分考虑,采取不同的方法。一切教学活动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通过分备课、分层要求、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达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矫正等手段,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
4.关注评价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对待每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公平。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都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保证所有的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而不是通过评价将学生分成等级,进行排队和甄别。
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评价时不能对学生带有任何主观偏见,不能受先人之见的影响;评价工作应该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必须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其中,成为评价者,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应该多样化,以便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不同方面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