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案例材料,回答问题。
在一个寒冬的早晨,同学们在进行早读。我刚来到教室,手插在裤兜里,一个学生随后走进教室。我大声说:“xxx,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这时,有人嘀咕:“老师自己也迟到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一些平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结果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讲台板演,写完后随手把粉笔往讲台上一扔,没有轻轻的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不可有丝毫懈怠。
请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版)》的要求,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我”的教育行为。(6分)
材料中“我”的行为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要引以为戒。
(1)材料中“我”违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它要求教师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材料中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小节,“自己也迟到了”“随手扔粉笔”“用教鞭敲击讲台面”等,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给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违背了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
(2)材料中的“我”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要求。关爱学生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的“我”对学生语言严厉,没有尊重学生人格,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