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13岁的小文是一名天真活泼的初二学生,在参加某次比赛活动时,小文莫名地出现紧张、呼吸困难的症状,家长、老师和同学对此难以理解,认为是小文的内心不够强大。自此,小文开始与周边的人疏远,喜欢独处,且觉得活着是一种累赘。或许是内心过于痛苦,小文会偷偷划伤自己来宣泄情绪,体重迅速下降,严重失眠。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曾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专家指出,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容易被忽视,即使被诊断,也有许多家长不愿面对病情,最终导致孩子不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
(1)儿童青少年若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会产生什么危害?(4分)
(2)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解决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6分)
(1)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心理危害。不良情绪与心理问题大多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度的情绪反应,会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智力活动,打破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使儿童青少年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影响正常的判断力和自制力,甚至有可能使儿童青少年精神错乱、神志不清、行为失常。持久性的的消极情绪,常常会使儿童青少年的大脑机能严重失调,出现诸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追症、神经衰弱等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材料中小文与人疏远、觉得活着是一种累赘等情况正是心理危害的体现。
第二,生理危害。不良情绪还可严重损害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健康。①不良情绪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②强烈或长久的消极情绪会造成心血管机能紊乱等情况,严重时还可以危及生命。③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④长期消极情绪会损害免疫系统,造成人体抗病能力下降。⑤消极的情绪还会引起肌肉收缩甚至引发疼痛。材料中小文会偷划伤自己来宣泄情绪,体重迅速下降,严重失眠正是生理危害的体现。
(2)首先,引导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测适。第一,观念改变。学生要学会正确看待学习,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接纳自己。第二,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更加内拉的人,把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积极认知,理智、客观地看待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形成面对压力的良好心态。第三,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其次,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第一,学校积极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卫生教育课,教给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调适心理方法。第二,学校组织专门的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第三,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穿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第四,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杜绝教师伤害事件的发生。
最后,学校与家长合作,建构社会支持网络。第一,学校积极与家长配合,通过斑会等形式,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二,学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该为家长提供支持,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决提出建议。第三,国家采取切实措施,重视优化学校周边环境,打击不良媒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