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两者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应如何科学有效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科学有效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方法如下:
(1)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背景。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第二,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第三,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真正生成。
(2)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第一,以生成的主体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第二,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课堂上的一切都算计在内,把意外情况、节外生枝都视为课堂异端加以排除,生成自然也就无立锥之地。教师要确立生成的意识,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第三,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
(3)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相对于学生的发展,预设与生成都只是手段和措施,我们一定要站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长远的、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
总之,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为将预设外生成的问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对生成的教学资源进行智慧的选择和高超的把握,使之转化为促进教学的有效资源。
参考文献:田立君著.以案说理有效备课需要什么.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