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以前我们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全都懂了,没有问题了。新课程的实施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捉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

联系教育教学实践,请你谈谈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7分)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它有常规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两种类型,包含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三个特征。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情绪与动机等方面。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偏重于培养学生的书面应试能力而忽视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首先,教师应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和具体学科相关的思维方法;其次,教师应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教师应避免低水平、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防止学生埋没于题海之中,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等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练,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提出假设并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教师教学应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提高主动性和反思性,教给学生问题解决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解析:第一:结阐述教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理论基础;第二:结合实际阐述教师应从哪些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