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绿领巾”、“红校服”、“脱裤跑”等一系列教育“冷暴力”事件接二连三曝光:西安某小学给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表现不佳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与佩戴红领巾的“好”学生形成明显差别;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某中学实行差异化校服,红校服是优秀生的专利,普通学生穿的蓝色或白色校服,红校服背面印有白色“优秀生”字样;浙江省慈溪市某小学的3个男孩因为不遵守课堂纪律,遭到老师惩罚:脱下裤子,在学校操场上跑步,旁边还站着两个女生“监督”……

有关媒体通过对142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0.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72.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显然,“冷暴力”已越来越多的被一些学校视为教育“法宝”而被追捧。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冷暴力”的危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止“冷暴力”的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07
试题答案
答案:

(1)危害分析:“绿领巾”、“红校服”、“脱裤跑”等校园“冷暴力”事件,校方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材料中,学校给学生系上“绿领巾”,人为的将学生贴上标签,无形中给学生分了等级,造成了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距与疏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很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孩子在社会性培养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同伴的接纳、认可和肯定。不被同伴接纳,甚至被同伴嘲笑,这会造成心理上深层次的伤害,因为这伤害到了最根本的部分自我的部分。长此以往下去,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及身心健康权。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要求我们将学生看做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责权的主体,任何人都不可侵犯学生的权利。

(2)原因分析:“绿领巾”、“红校服”、“脱裤跑”等校园“冷暴力”事件的原因为: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以及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做到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关爱学生,教师专业培养体系中德育内容的相对缺失,公民意识在教育领域的淡薄。

(3)应对策略:(一)身为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要尊重后进生的权利,在教育中做到: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二)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1.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1)职业正义感:一种最基本、最高尚的道德情感。它要求教师以公正平等的态度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职业道德关系。(2)职业责任感:教师在职业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对他人或社会应负责任的内心体验和道德情感。它既是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的动力。(3)职业义务感:教师在履行自己职业责任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使命感。它是社会道德义务在人们职业活动中的体现,是劳动者对本职工作、他人和社会所承担的道德上的使命和义务。 (4)职业良心感: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对自己同他人及社会职业道德关系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一种对职业关系和职业活动是非、善恶的内心体验。它对教师的职业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5)职业荣誉感:教师自觉承担职业道德责任、履行职业道德义务之后,对社会因此而给予的肯定评价和褒奖赞扬所产生的喜悦和自豪等情感体验。(6)职业幸福感:教师在履行职业责任及其义务、获得职业荣誉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它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根本目的。

2.磨炼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是否具备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道德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有力地控制自己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是产生职业道德信念和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前提条件,是职业道德知识和情感转化为职业道德信念和行为的中介环节,也是教师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

3.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核心问题。它是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和坚毅的职业道德意志的“合金”,也是形成职业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行动。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使教师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条件下也能长期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办事,积极主动地选择善良的职业道德行为,避免和杜绝邪恶的道德行为。

解析:同上。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