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小学阶段虽然学习不努力,但小升初考试侥幸过关。升入初中后,一连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班主任找他谈话,他总认为自己运气不好或是老师出题太难。一个学期后,他成绩仍没有起色,渐渐产生厌学情绪,不愿意看书,也不爱上学。
试运用学习动机理论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案例中,该名同学的归因错误,他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归为运气不好,即归为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老师出题太难,即归为外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但是,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因此,把学习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时,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综上所述,班主任应引导该名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激发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