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和培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总是存在偏差和不协调,在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及祖辈会溺爱、顺从孩子,比如剩饭现象,过多购置玩具等过度消费行为,物质上的攀比等等,无意中丢掉了中国人的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习惯。当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攀比、炫富和贫穷的扭曲理解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学校教育在知识传授,思想引领和行为改善上要有所作为,针对生活上的浪费、过度消费和错误的思想认识,假如你是班主任,请设计一个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方案。

要求:1.方案包括:题目、设计依据、目标、内容与过程、效果检验方法等;

2.设计意图明确,依据合理充分,具有可操作性;

3.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4.总字数大于500字。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我勤俭,我光荣;我节约,我光荣”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班会题目:“我勤俭,我光荣;我节约,我光荣”主题班会

二、设计依据:

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和培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总是存在偏差和不协调,在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及祖辈会溺爱、顺从孩子,比如剩饭现象,过多购置玩具等过度消费行为,物质上的攀比等等,无意中丢掉了中国人的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习惯。当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攀比、炫富和贫穷的扭曲理解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故开展此次班会活动。

三、活动目标:

1.使学生明白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

2.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

四、活动内容与过程:

1.导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圣贤的生活十分节俭,经常穿粗布衣,吃粗米饭,喝米菜汤。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浪费的现象何尝少呢?水龙头旁,洗完饭盒,人走了,水却还在哗哗地流;教室里已是中午时分,电灯却还在大放光……在物质不富裕的过去,需要勤俭节约;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也不能丢到勤俭节约的品质。

2.齐读:《悯农》。

提出问题:《悯农》这首有什么含义?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讲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浪费”“节约”。

(1)请同学发言,讲出与“浪费”“节约”相关的故事。

(2)老师小结: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5.PPT上播放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展开议论:他们这样做对不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浪费与节约”。

(1)情景展示。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①客观冷静地分析现在存在的浪费、攀比的现象

②正确认识勤俭节约;

③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勤俭节约。

6.老师讲述自己的经历。

7.老师小结: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家里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裕,我们都应该勤俭节约,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

8.全班齐背《悯农》。

五、效果检验方法:

课后,让同学反思自己对待“浪费”“节约”的态度,写一篇心得体会。

解析:第一:根据要题目求对教学方案设计总体把控;第二:将题目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