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五:
某版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领取24根跳绳,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取多少根跳绳”。教材给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是先算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即;二是先算四、五年级各领取多少根跳绳,即
。
在教学中,刘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首先发现两种算法的结果相等。在此基础上,刘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结合前面学习的运算律,你有怎样的猜想?学生经过思考发现:乘法有交换律、结合律,这应该也是一个运算律,是乘法分配律。
当学生得出“乘法分配律”的猜想后,刘老师继续追问:乘法分配律成立吗?我们可以怎样验证?在具有挑战性学习任务的引领下,学生想起了举例验证、画图验证、意义验证等方法,通过不同方法的验证,验定了前面的猜想。
刘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有助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