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日常生活中“挫折”是一个常见的词汇,而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遇到难以克服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所谓心理承受力,又称挫折的耐受能力是指个体遇到压力时,能勇于接受现实压力的挑战,免于行为和心理失常的能力。中小学遭遇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产生挫折在所难免。中小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学习生活中承受各种挫折,维持良好的心态以适应生活,从而健康地发展。

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发布时间:2022-11-09
试题答案
答案:

挫折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挫折表现,通过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战胜挫折。

首先,教会学生正确看待挫折。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人们怎样认识和对待它。能面对挫折不灰心、不后退,敢于向挫折挑战,就能把挫折作为前进的阶梯、成功的起点。

其次,帮助学生改善挫折情境。一种方法是帮助学生预防挫折的发生,即让学生对一件事情的成功或失败做出正确的评价。另一种办法是暂时离开挫折情境,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或改变环境气氛,给受挫折的学生以同情、支持和温暖。

再次,教会学生在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善于总结失败和挫折中的教训是增强挫折承受力的重要方面。一方面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及时找出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的弱点,力争改进。另一方面要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树立信心,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第四,调节学生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使个体在活动中产生成就感又不至于受到挫折,就要提出适合个体能力水平的、具有挑战性的标准。

最后,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增强挫折的承受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挫折表现,采用种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如此才能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更好的面对学习和生活。

解析:同上。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