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的教学时,课文中写到了秋天猎人在猎熊时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该教师的做法是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为什么?(10分)
该老师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首先,该老师做法体现了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材料中该老师面对学生的观点没有直接否认,也没有简单粗暴说学生不对,而是因势利导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这个方面进行了教育,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了正确的学生观。
其次,该老师做法还体现了正确的教师观。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体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材料中该老师并不是直接以传授知识为重点,而是通过学生的不同观点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升其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再次,该老师体现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材料中老师对于学生的观点,在过程中一直在帮助学生、引导学生。
最后,该老师的做法还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1)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2)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材料中该老师面对学生有不同意见时,没有把现成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因势利导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发现。
综上所述,该老师积极践行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