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的课讲完了,问学生:“听懂了吗?”
“听懂了!”学生们齐声回答。
“还有谁不懂请举手。”全班静悄悄。
一位学生的手稍微伸了一下,又缩回去了,但细心的老师还是发现了。
老师温和地对这位学生说:“你哪里不懂?没关系,讲出来。”
该学生怯怯地站起来叙述着,老师一边鼓励孩子大声一点儿,一边俯下身子倾听,并很耐心地针对他的问题详细地讲解了一下。
最后该学生听懂了,最后,老师对这位学生说:“请坐,以后要认真听讲。”
试就案例中的教师的“教学观”和“师生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价。
案例中的教师在讲完课后问学生是否听懂了,积极鼓励里学生提问,十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正当需求,体现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教师态度温和,耐心细致引导学生,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出了“关注人”的教学观。因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应当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案例中的教师在重新讲解完后说了一句“以后要认真听讲。”也就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暗指了这个学生平时是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提问的勇气,没有获得老师的赞赏和鼓励,却得到了“不认真听讲的”的批评。可能会导致这位学生以后也会加入了“听懂了”的行列,学习变得消极被动,逐渐丧失了主动的探索精神。可以看出,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是一名较为专制的教师。然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包括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教师需要学会用民主平等的态度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给予学生的学习更多的宽容和鼓励,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案例中改教师的做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要求,但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还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民主与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