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重庆
山东
山西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江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安徽
吉林
辽宁
海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内蒙古
试题要求
“愤、悱”二字源自孔子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根据朱熹的解释“口欲言而为未能之貌”就是( )。
发布时间:
2022-11-08
试题来源
2014年5月四川省宜宾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试题答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论语》的相关内容。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 [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
相似试题
前苏联( )首次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造就社会主义的新人,使这种人养成各种优秀的品质。
(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学记》提倡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的要激励学生,不要压制学生,意思就是( )。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普通教育学》是世界第一本科学教育学,它是一本最早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著作,其作者是教育家( )。
微信客服
在线题库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