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三个课程内容与三个教育目的层次

发布时间:2020-02-15

  一、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国家的教育目的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三)教师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2.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具体化的培养目标,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能测量,但目的不能测量。我们可以把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理解为教育意志,它们落实在一系列实现教学目标的行动上。教学目标有次序的渐进和积累是向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接近。

  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依靠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的三种文本形式)

  课程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及教材,在此,各位学员要掌握各自的概念、内容、作用及特点。

  (一)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课程计划的作用: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应当具备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征。

  (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三)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教材编排的两种模式: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

  (1)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

  (2)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

  教科书的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2)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