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高中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17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载体。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能力目标】

  通过认识经济全球化,培养学生辩证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关键在自身的努力,树立为中华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美国品牌耐克的生产过程引导出耐克的设计、生产、销售是在不同国家完成的,体现了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特色,由此导入新课——面对经济全球化。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学生所接触过的外国品牌的产品,以及你所知道的在外国畅销的中国品牌产品,由此思考: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明确: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趋势。对其含义要把握两点:①商品、劳务、技术、资金的流动和配置,不再局限于一国范围内,而是在世界范围内;②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已经是一种趋势,一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出示iphoneX预售秒光的案例,思考:

  2.经济全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经济全球化表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指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生产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贸易全球化:指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之中。贸易全球化能使两国的贸易活动实现优势互补。

  资本全球化:指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的触角伸向全球,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资本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列举所知道的跨国公司的名称,由此引导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过公司。

  3.跨过公司的含义与作用?

  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

  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保证。

  企业的营利动机奠定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微观基础。

  技术进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围绕“经济全球化是福还是祸”展开辩论赛。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总之,经济全球化具有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负面影响:导致世界贫富分化现象更加严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由发达国家掌握;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左右着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游戏规则”。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进一步引导,发展中国家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以前后4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并请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总结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作业:课下找经济全球化的三种表现形式的相关例子。

  五、板书设计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