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4-20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记念刘和珍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专题的第一篇文章,本专题的主题是写人记事散文。本文主要讲了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表达了对爱国青年追求真理、反抗强暴的大无畏精神的赞扬,抨击了反对军阀屠杀人民的凶残卑劣和走狗文人造谣中伤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吸取教训,奋起斗争。把记叙、议论和抒情交错起来,融于一体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他们在知识能力方面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个性方面积极主动,喜欢表达。但由于写作时代久远,加上本课文学语言的艰深,对我们的中学生来说,的确有一定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以及掌握本文的创作意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了解作者的创作特点以及要抒发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了解作者的创作特点以及要抒发的情感,而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则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的导入设计为:通过一系列鲁迅的作品导入本课课题,有的是学习过的有的是没有学习过的。通过这样的导入,自然引出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以及写作背景的介绍。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学生听和读之前,我会给学生设置以下问题:理清文章思路,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带着问题去听和读,既强化了学生听和读的目的性,又为以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作了有效的铺垫。

  (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提出的好的问题具有双重意义,第一,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学有所获的过程,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标志;第二,问题本身就是教学的线索,它是牵引,它是驱动教学的重要力量。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用大屏幕展示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课文第二节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如何理解这两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2.三、四、五节是按怎样的思路布局的?怎样理解这三节内容之间的联系?

  3.第六、七节是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

  (这三个问题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将全文七节的内容快速地联系起来,便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由于我介绍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所以小结部分我会着重引导学生从整体思路方面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的收获。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

  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1)复习本篇课文,圈画你认为重要的字词,下堂课继续学习;(2)寻找鲁迅其他著名的作品,下堂课一起交流探讨。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直观简洁,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结构清晰。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