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例如,中国式过马路;别人都穿阔腿裤,我也穿。服从是指在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例如,老师命令下课后不能在走廊上打闹,同学们不敢在走廊上打闹。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受外界的压力,而不是内在的需要支配。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例如,在大扫除的时候,学生都不愿主动打扫,老师为了鼓励同学主动参与劳动,于是老师开始参与劳动,同学们看见老师参与劳动便也开始主动参与劳动。
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例如,你学会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并把这个规则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并在以后碰到红绿灯的时候都能严格遵循这个规则。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