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是教师招聘当中的高频考点,主要以客观题进行备考,且单选题的考查频率最高。考生需要熟悉每个阶段对应的年龄段、主要冲突,以及没有顺利解决冲突可能出现的危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而教师招聘考试中的考查重点也主要集中在前五个阶段。
1、婴儿期(0-18个月左右),主要冲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这一阶段,尤其是生命的前几个月,婴儿的目标是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如:这个阶段的孩子见到陌生人或陌生环境会紧张不安、会哭,父母最恰当的做法就是赶紧抱起她安抚她,培养她的信任感。
2、儿童早期(18个月到3岁),主要冲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这时,父母要允许儿童自由地探索,给予适当的关怀和保护。如果父母对儿童一味的严厉要求和限制,会使得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会到处摸摸碰碰去认识事物,而大人不能大声呵斥,严厉阻止他的行为。
3、学前期(3~6、7岁),主要冲突:主动感对内疚感
本阶段的危机在于儿童即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被禁止的活动。成年人应该是监督而不是干涉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过多的干涉可能会造成儿童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如:幼儿园内小朋友自己玩游戏,老师不能过分干涉游戏规则。
4、学龄期(6、7~12岁),主要冲突:勤奋感对自卑感
儿童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这些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儿童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建立勤奋的特质,表现为乐于工作和较好的适应性。如:学生处于这一阶段时如果学习上遇到阻力,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他通过努力学习克服自卑感。
5、青年期(12~18岁),主要冲突: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
个体此时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也即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他开始思考包括有关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等一贯经验和概念。如果个体在这个时期把这些方面很好的整合起来,他所想的和所做的与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个体便获得了较好的角色同一性。如果学生的自我统一性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就会出现迷茫,彷徨,生活没方向。
6、成年早期(18岁~30岁),主要冲突:亲密对孤独
此时个体如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可形成一种亲密感。这种意义上的亲密感,是指个体愿意与他人进行深层次的交往,并保持一种长期的友好关系,学会与他人分享而不计回报。如果害怕被他人占有和不愿与人分享便会陷入孤独中。
7、成年中期(30岁~60岁),主要冲突:繁殖感对停滞感
这一时期相当于成年中期,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繁殖,不仅包括繁衍后代,而且包括人的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基本能力和特征。发展顺利的个体表现为家庭美满,富有创造力;反之则陷入自我专注,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与舒适,对他人及后代感情冷漠以至于颓废消极。
8、成年晚期(60岁以后),主要冲突:完善对绝望本阶段相当于成年晚期。
这一阶段个体的发展受前几阶段发展的影响极大。如果个体在前几个阶段发展顺利,则在这一时期个体获得了自我完满;相反,没有获得完满感的个体将陷入绝望,并因而害怕死亡。
以上就是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各位考生一定要熟练掌握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及冲突,充分备考。
【例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学理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处于个人发展的( )阶段。
A.获得基本信任感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B.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C.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D.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答案】D。解析:小学一年级处于学龄期,因此主要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