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心理学考点之遗忘

发布时间:2021-01-15

  遗忘是心理学中认知过程记忆章节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对于每个类型的特点往往会通过单选题的形式来进行考察,需要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这个部分的内容加以理解和区分。

  心理学中的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发生错误。这也是记忆的最大变化体现。

  (一)关于遗忘的原因

  (1)记忆痕迹衰退说:又名自动消退说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主张: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儿时记忆的淡化就是记忆痕迹衰退说的体现。

  (2)干扰抑制说

  代表人物:詹金斯和达伦巴希

  主张: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这种学说经常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例如当我们英语单词时,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对我们的英文学习产生干扰。旧知识对新知识发生的干扰也是属于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例如当我们学完英语后,再去读一年级学习的汉语拼音,就容易把它们读成英文发音,产生干扰。新知识的学习对旧知识发生的干扰是倒摄抑制。

  (为了防止前摄抑制发生干扰,我们每日会进行早读的练习;为了防止倒摄抑制发生干扰,我们会进行晚自习进行巩固练习)

  (3)同化说

  代表人物:奥苏伯尔

  主张: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该学说是以有意义学习总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例如在小学做数学题基本使用分布列式的方法进行作答,到了初中后学习了用方程式解答问题,成人遇到问题时首先会想到的是采用方程式解法,这就是一种一种同化的体现。

  (4)动机说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张:认为遗忘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例如考试紧张时就会发生大脑一片空白的现象,到了考试结束后就会恢复的现象就是动机说的体现。

  (5)提取失败说

  代表人物:图尔文

  这种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比如说在考试的时候对于以一些很简单的知识点却回想不起来,就是因为缺少了线索信息的提取。

  (二)遗忘的规律

  根据艾宾浩斯(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的“遗忘曲线”来表示,遗忘的进程有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做到学完之后及时复习。

上一篇:心理学效应

下一篇:小议晕轮效应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