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定律是考查要点,一般以客观题也就是单选、多选、判断的形式对大家进行考查,以单选题为主。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又称为试误说或联结说。
1.桑代克的经典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
实验过程:一只饿猫被关在他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笼里,笼门紧闭,笼子附近放着一条鲜鱼,笼内有一个开门的机关,碰到这个机关,笼门便会启开。开始饿猫无法走出笼子,只是在里面乱碰乱撞,偶然一次碰到机关打开门便得以逃出吃到鱼。经过多次尝试错误,猫学会了碰机关以开笼门的行为。
桑代克用曲线图来表现学习的过程,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做出动作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这叫做学习曲线。比如饿猫最开始可能需要十分钟才能打开笼子,后面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时间会减少到五分钟,进而到两分钟,这就是学习曲线的一个体现。
2.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生理上的准备比如课前摆好学习用具、不能有小动作等;心理上的准备比如我们常说的收心,把注意力放到课堂上。由此我们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课前预习就是准备律的体现,自然我们也知道桑代克是反对我们所说的突袭考试,这样违反了这一定律。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桑代克强调的是练习的频率和次数的多少,就比如在课堂上老师讲过某一个知识点之后会让我们做一些练习题来加深和巩固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也就是通过练习来巩固刺激和反映之间的联结。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效果律强调的是反馈,用大家比较熟悉的字眼来说就是正误对错。这个反馈可以是别人给予的也可以是自己给予的。比如老师告诉你某个题目答案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或者是有一个小游戏就是蒙着眼睛画一厘米的线段,可能画一千次也没有办法画得很准确,但是当睁开眼睛画一厘米的线段,七八次就能画的相对比较准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就是因为当睁开眼睛的时候是有反馈的,知道每一次画的长短,有利于下一次的发挥,这就是效过滤的体现。
3.桑代克理论贡献
他的学习联结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他用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取代了传统观念之间的联结,提出学习无需意识参与的观点,受到后来的行为主义者的关注。
4.桑代克理论缺陷
机械论和简单化,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也把复杂的学习过程简单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