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无论在教师招聘考试还是教师资格考试中,都是教育心理学部分的一个考试分析。在考试中对这一部分的考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识记层面,即人物与思想、阶段与特点的简单匹配;二是理解层面,呈现生活或教学中的实例,让选择相应的阶段,考查对阶段特征的理解。那么究竟要掌握哪些,又该如何掌握呢?
1.两难故事法
两难故事法是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是对皮亚杰对偶故事的发展。他共设计了九个两难故事,这些故事都包含两种尖锐对立的不同价值选择,让儿童对两难问题作出判断,最经典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
这是经常作为单选题出现的一个考点,人物和方法之间进行匹配,是需要大家掌握的,如下题:
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的掌握。
2.三水平六阶段
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具体如下:
(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①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②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2)习俗水平(9—16岁)
③“好孩子”定向阶段
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
④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尊重法律的权威,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3)后习俗水平
⑤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同时认为契约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⑥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这个阶段上,人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这一部分首先要求大家进行识记,三水平六阶段分别是哪三个水平哪六个阶段,另外根据关键词理解每一个阶段的特点。
题目一: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_____。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三水平六阶段的掌握。
题目二: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防老师发现。该儿童处于道德发展的 ( )
A.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 B.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C.“好孩子”定向阶段 D.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答案】A。解析:题干中“以防老师发现”,即该小朋友的做法是为了避免老师的惩罚,所以是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