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

发布时间:2020-01-20

  一、晕轮效应

  1.实验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试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 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而学生们并不知道两种介绍间的差别。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 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

  2.实验启示

  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研究生,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3.考查内容及方式

  在教师考试中,考查晕轮效应的情况非常常见,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4.考题示例

  【湖北荆门市考题】老师看学生会出现“好学生什么都好”的认识倾向,这是(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答案】C。解析:晕轮效应是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做出相似判断。题干中教师看好学生的成绩好,那么其他方面也肯定很好,属于印象形成的晕轮效应。故选C。

  二、刻板效应

  1.实验内容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向两组被试分别介绍情况,给甲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个罪犯”;给乙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位著名学者”,然后,请两组被试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

  评价的结果,甲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翘反映着其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2.实验启示

  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人们对社会各类的人有着一定的定型认知。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和顽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韧性。

  3.考查内容及方式

  针对此实验的考查主要围绕刻板效应,所谓刻板效应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4.考题示例

  【哈尔滨双城区考题】教师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揣读学生,说明教师受到了( )的影响。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答案】D。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