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印象形成是指个体在有限信息的基础上,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属性做出判断或对其总体特征形成印象的过程。
二、类型
1.社会刻板印象(以偏概全)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例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东北人都很豪爽,南方人都很温柔;男生数理化好,女生文科好等,都属于以偏概全,诸如此类现象就都属于印象形成效应。
2.晕轮效应(一好百好,一坏百坏)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也称为光环效应。如:喜欢某个老师,就认为她讲课讲的好;看见某人很漂亮就觉得其他方面一定也好;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等。
3.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一般来说对陌生人的影响比较大,如面试的时候,给考官留下的第一印象,心理学里的前摄抑制也属于第一印象。
4.近因效应(最后的印象)
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如:倒摄抑制,后面的东西对前面知识点的影响。
(五)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如:疑邻盗斧。简单来理解,就是你自己是什么样,就看别人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