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发布时间:2021-05-21

  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为前提。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是如何发展的?在现代心理学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影响较大的当属以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在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对当今德育工作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重点考查内容之一。考查题型以客观题为主,识记类、理解类题目均有涉及,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其理论。

  一、考查人物与理论的对应

  【考题再现】

  道德认知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儿童道德认知分为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的研究者是( )。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科尔伯格 D.奥苏贝尔

  【答案】C。

  该题属于识记类题目,较为简单,能够记忆准确即可。但是在这里需要区分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他们都属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了四个阶段,从他律到自律。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以该题目为例,考查科尔伯格和皮亚杰的一部分题目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两个人物的观点互为干扰项,所以要同时掌握两个人物的思想,确保准确率。

  二、结合《教育学》中“德育知识”考查理论核心观点。

  “德育模式”中,首先介绍了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认知”模式,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发生,代表人物皮亚杰和科尔伯格。

  【考题再现】

  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从德育模式上归类,属于( )。

  A.认知模式 B.价值观澄清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答案】A。

  认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即主张此观点,如能抓住理论核心,便可对应选择。认知模式中也明确提出了两位代表人物皮亚杰和科尔伯格,如能准确记忆,也可正确选择。

  三、考查研究研究方法

  科尔伯格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采用了“道德两难故事法”,即让儿童在道德两难困境中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最经典的就是“汉斯偷药”(或称之为“海因茨偷药”)。故事内容:一位妇人身患重病,仅有一家药店的一种药物可以治疗,老板制药成本200元,实际售价2000元,该妇人的丈夫汉斯四处筹措,仍得不到全部药费,向老板苦苦哀求便宜或者赊账卖给他,哀求无果。汉斯走投无路,撬开了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救命的药。该故事中,汉斯面临的就是两难困境,“偷”与“不偷”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

  【考题再现】

  科尔伯格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所采用的方法是( )。

  A.对偶故事法 B.两难故事法 C.观察法 D.问卷法

  【答案】B。

  科尔伯格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所采用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该题看似简单,但是容易与选项A混淆,对偶故事法是皮亚杰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中采用的方法。

  【考题再现】

  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_____。

  【答案】两难情境。

  该题考查有一定难度,大家易记忆“道德两难故事法”,也了解“汉斯偷药”的故事,但是较少从“道德两难故事法”本身去思考,或者较少总结“两难”的关键之处“两难情境”,而该题目又是一道填空题,所以应引起重视。

  四、考查“三水平六阶段”具体内容

  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一)考查水平与阶段的对应。

  【考题再现】属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前习俗水平的阶段是( )。

  A.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B.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C.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D.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答案】A。

  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A项属于前习俗水平,B项和C项属于习俗水平,D项则属于后习俗水平。需要准确匹配。

  (二)查考每一阶段具体表现。

  【考题再现】

  小明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明的道德判断处于( )。

  A.惩罚服从取向 B.相对功力取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社会契约取向

  【答案】D。

  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其关键词为“责任”和“义务”。由题干中小明意识到“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与任务”,因此选择D。

  (三)综合考查,全面理解故事、水平、阶段、年龄之间的关系。

  【考题再现】

  在道德两难故事测验中,小明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偷药,因为偷药被抓住的话要被惩罚。这表明小明可能处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 ( )。

  A.9岁之前 B.9-15岁 C.15-20岁 D.20岁以上

  【答案】A。

  该题目看似考查年龄,但是首先要明确年龄与水平及阶段的对应,掌握每一阶段的内涵,找出题干描述情境属于哪一阶段的具体表现。题干中,小明的理由是害怕被惩罚,是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点,避免惩罚属于“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的典型表现,该阶段属于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处于9岁以下,从而得出答案。

  综上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考查方式多样,需要全面掌握。尤其是各阶段的具体表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抓住每一阶段的关键词,例如:第一阶段——避免惩罚,第二阶段——符合自身利益,第三阶段——使人喜欢,第四阶段——法制观念,第五阶段——责任义务,第六阶段——公正、平等、尊严。大家在抓住关键词,理解的基础上,再多加记忆,面对题目就会游刃有余了。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