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应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A班班主任决定将音体美等非考试科目停掉,将平日的活动时间改为自习背诵时间,考试科目的任课老师也积极配合,对考试知识点和教材应考内容进行了几次集中性的讲解,并在课后安排大量的练习作业。但期末考试过后,A班的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却有部分学生产生了逃课、厌学等行为或负面情绪。为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感,B班班主任决定引入知识竞赛的教学方式,一段时间过后,确实有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更加主动、回答问题更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更加活跃,还有部分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更让他欣慰的是,一些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和放学回家中后,仍旧和同伴、父母进行知识竞赛,以此巩固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然而,班主任还发现一些学生为了竞赛名次,出现了恶性竞争,甚至有学生在竞赛中用手机作弊、偷藏资料等行为,这让B班班主任大为不满。

结合案例,从教育功能的类型角度,分析A班和B班的教学现象。(6分)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从教育功能的类型角度,教育对A班和B班有个体发展功能、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根据不同分类,教育功能的类型不同。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其中,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材料中,A班班主任取消了学生音体美课程的正常进行,加紧了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对个体发展产生了影响和作用,属于教育对个人的发展功能。材料中,B班教师使用知识竞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也属于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的性质划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促进正向功能的实现,必须充分遵循学生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材料中,A班班主任的做法非但没有使学生成绩上升还下降,阻碍了个体发展,属于教育的负向功能。材料中,B班班主任刚开始实施知识竞赛时,班内学习积极性高涨,属于教育的正向功能,但是在后期,班内出现了恶性竞争和作弊行为,属于教育的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材料中,A班班主任没有想到暂停音体美课程的正常授课、加紧了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反而造成了学生成绩下滑的后果,是非预期的,属于教育的隐性功能。材料中,B班班主任采用知识竞赛的教学方法,一开始达到了预期的学生成绩提高的情形,这里属于显性功能,后来出现了学生舞弊和恶性竞争是非预期的隐性功能。

综上所述,从教育功能的类型角度,教育对A班和B班有个体发展功能、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解析:同上。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