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应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A班班主任决定将音体美等非考试科目停掉,将平日的活动时间改为自习背诵时间,考试科目的任课老师也积极配合,对考试知识点和教材应考内容进行了几次集中性的讲解,并在课后安排大量的练习作业。但期末考试过后,A班的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却有部分学生产生了逃课、厌学等行为或负面情绪。为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感,B班班主任决定引入知识竞赛的教学方式,一段时间过后,确实有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更加主动、回答问题更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更加活跃,还有部分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更让他欣慰的是,一些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和放学回家中后,仍旧和同伴、父母进行知识竞赛,以此巩固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然而,班主任还发现一些学生为了竞赛名次,出现了恶性竞争,甚至有学生在竞赛中用手机作弊、偷藏资料等行为,这让B班班主任大为不满。

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如何减少教育对个体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6分)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若想减少教育对个体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1)学校方面: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且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能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各种因素,汲取积极因素,排除消极因素,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发展环境之下。所以,学校应该严格把握教育内容选择、注意学校校风建设,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学习环境。

(2)教师方面:

①课堂上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课堂设计,可以选择一些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法。面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要有教学智慧,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想法。

②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例如初中生比较叛逆、敏感,处于“危险期”,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就要“智取”,不能“硬夺”。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和不平衡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③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所以,不要用成绩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3)社会方面:社会上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国家要注意把握各方面,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宜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

(4)家庭方面:家庭里长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例如选择“民主型”父母比“专制型”和“放任型”父母更能教育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最后,要形成教育合力。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解析:同上。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