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一支铅笔( )”一道小学二年级的考题,要求填写合适的人民币单位。二年三班的小明同学填上了“元”却被老师判错。老师的解释是,这道题的“标准答案”是“角”小明同学觉得被判错很冤枉,因为妈妈不久前就给他买过10 元一支的铅笔。
于是,小明同学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逛了一圈,发现几角钱的,几元钱的,十几元钱的都有。一些多彩铅笔、有自动出芯功能的笔、3D打印的个性化铅笔,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一支不等。小明更是觉得委屈和冤枉,他心想:“对铅笔的印象只允许“8角钱”的这一种款式,而对那些品种繁多、创意无限的铅笔就不算铅笔了吗?”
类似的事情,让小丁同学也觉得冤枉,一道“村庄旁的溪水是什么颜色?”的题目,备选答案有白色、无色、彩色,小丁同学选择了“彩色”而被老师打了一个叉、小丁心想:“大自然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在明媚蓝天映照下,在青山和鲜花反村下,溪水色彩斑这样也没错啊!”
有人会说,考试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常常扮演着风向标和指挥棒的角色,所以考试的内容、方式、标准,对实现怎样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1)结合案例,请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分析上述现象?(5分)
(2)结合实际,对于改善上述问题,你有哪些想法和建议?(7分)
(1)案例中老师违背了新课改中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的观点,值得每一位老师反思。
首先,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没有看到学生是发展的人,没有看到学生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也没有认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主体,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材料中,二年三班的小明同学填上了“元”却被老师判错。体现老师直接否定学生,忽视学生的发展潜能。
其次,教师观中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体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材料中,“一道村庄旁的溪水是什么颜色?的题目,备选答案有白色、无色、彩色,小丁同学选择了“彩色”而被老师打了一个叉”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材料中,二年三班的小明同学填上了“元”被老师判错;老师的解释是,这道题的“标准答案”是“角”。 小丁同学选择了“彩色”而被老师打了一个叉。体现老师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于改善上述案例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教师教学应践行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等相应理念。
②教师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个性。
④教师应善于运用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提倡民主的教师领导风格,教学相长,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⑥教师应做到终身学习,教学方法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