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且还会大大增强学习的能力。因此,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教师提高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课堂气氛也受班级集体人际关系状况的制约。班级集体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学生相互间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这往往产生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不和谐、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酿成消极、沉闷以致一触即发的紧张的课堂气氛。从学生间关系看,也有类似的情况。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容易使课堂形成互相尊重、体谅、友好的风气;同学之间如果不和睦、矛盾重重,四分五裂,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嘲讽、攻击、紧张等不健康气氛。所以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首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我们还要经常注意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和友爱的精神,创设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同学们在欢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生活成长。
2.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积极情感并努力去感染学生
教师表情和情绪的细微变化能使课堂出现某种心理气氛。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说:“作为一个教师,教学时总不能板着面孔进课堂。板着面孔进课堂,一进去就跟学生拉开了一个很大的距离,学生一看到你就望而生畏,感情上就有了距离。教师上课应当和颜悦色,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教师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来讲课,就会有效地唤起全班同学积极的感情。
3.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教学的趣味性和幽默的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好奇好胜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显著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奇异的刺激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积极、欢快的情绪去学习。
4.教学的内容要难易适度
要使课堂学习气氛好,还要掌握量力性原则,所教的内容太浅,没讲几句,学生就早已一目了然,学生没有进一步追求新知的情趣,就会显得精力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全班学习情绪就会松懈乏味。如果所教的内容和所提出的要求难度太大。大多数学生听不懂、啃不动,几经努力,总是受挫,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就会丧失信心,学习情绪就会下降,造成学习厌倦气氛。所以说教师教学内容和所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使学生经过积极努力,克服困难,最终能获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体验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就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班级气氛为之大振。
5.赞赏和鼓励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鼓励和赞扬,对学生要常说这样的话:“答得好”、“对”、“不错”、“试试看”、“说下去”、“很有见解”,这些话会使孩子备受鼓舞、充满自信,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6.善于提出问题
教师要向学生发问,有意要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7.学会倾听、接纳学生的意见
要尊重学生,很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也许那想法还很幼稚,但教师要细心聆听,委婉地给予答复。